student study |
of school |
2023年上海高考作文:好奇心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范文:
当年送我来上海读书,返程以后母亲颇有些失落,她说没想到分别的时候我竟一点伤感都没有,这可是我第一次离家上学。
来上海读书完全是我自己的主意,家乡呆久了就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所以当我真正置身于这个举目无亲的陌生世界,迫不及待的好奇心冲淡了所有的离愁别绪。
四年以后,我第二次离家上学,离开上海前往英国。这是我第一次独自一人长时间地置身于一个陌生的国度。母亲问我:“想家吗?”我说:“不想。”她放心的同时仍然有些失落。
我是在去到英国以后,才丈量出当年来到上海读书的意义的。初来上海是好奇心的驱使,我对扑面而来的一切新鲜照单全收。但直到置身于英国,我才分辨出好奇心以外的东西。因为在陌生的世界里,没有现成的攻略,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摸索。这个不断与“未知”交手的过程不只有新鲜,还会充满困难,会向你抛来关于“意义”的拷问,逼迫你去回答困难中坚持探索的意义是什么,从而使得单纯的好奇心渐渐转化为了更有意识的自我成长。
因此,决定去往英国读书于我而言,一方面是走向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陌生世界,另一方面也已与当年初来上海有所不同,不只是单纯的好奇,而是试图建立自己与世界的真实关联。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做学术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但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相向而立去讨论:为什么要做学术以及应该做怎样的学术。我跟母亲说,如果我没有不断进入陌生世界的尝试,可能不会知道生命的宽度是可以拓展的。
这大概也是我对同为科研工作者的桂海潮出征太空心有戚戚的原因。我并不单纯羡慕他的飞天经历,也不仅仅从他身上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经由科学研究将生命的宽度向无边宇宙拓展的真实轨迹。他对探索浩瀚宇宙一定是好奇的,但驱使他接受高强度训练,扛住离心机8G过载的一定不只是好奇。融入生命的使命感以及由此获得的意义感,才能为探索带来方向感。
今天如果你问我“想家吗?”我会回答“想”。我相信远在太空的桂海潮也想家。与年少时代不同的是,于今天的我而言,“想家”与“探索陌生世界”是不矛盾的,因为意义感的充分落地能够连接远方与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