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study |
of school |
陋室铭 [ 唐 ]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孔子云:何陋之有? |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赏析:《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创作背景:刘禹锡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贬下来的,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