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study |
of school |
寄东鲁二稚子 [ 唐 ] 李白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
译文:吴地的桑叶已经碧绿,吴地的蚕儿已经三眠。 我的家室远寄东鲁,我家的田地谁人劳作?
我欲春日耕种已经赶不上了,能否乘船江行而返也心感茫然。 南方来风吹着我的思乡之心,飞堕在家乡的酒楼门前。
楼的东边有一株桃树,枝条高耸被青烟笼罩。 这株桃树是我临行时所栽,一别至今已是三年。
桃树如今与酒楼一样高了,我出行在外仍未回返。 我的娇女名叫平阳,手折花朵倚在桃树边盼我回家。
折下桃花不见父亲的面,眼泪哗哗如同泉水流淌。 我的小儿名叫伯禽,已经与姐姐一样高了。
他俩并肩双行在桃树之下,谁能抚背怜爱他俩? 想到这里心中不定七上八下,肝肠忧煎日甚一日。
撕片素帛写下远别的心怀,借此我仿佛也回到了汉阳之川。
赏析: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怀诗,诗人以生动真切的笔触,抒发了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诗以景发端,接着,即景生情。
全诗由见吴人劳作而思家里当是春耕时节,继而对家中的桃树展开描写,随即由树及人,抒发对儿女的一片想念之情。结尾点明题意,表达寄托思念之意。全篇如同一封家书,言辞亲切,充满关爱之情。
创作背景: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因在朝中受权贵排挤,怀着抑郁不平之气离开长安,开始了生平第二次漫游时期,历时十一年。他以梁园(今河南开封)、东鲁为中心,广泛地游览了许多地方。当时他的家人寄居在山东,李白非常想念他们,就在他寓居金陵时写下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