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study |
of school |
短歌行 [ 汉 ] 曹操
其一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其二 |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 |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 |
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
译文: 其一
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的岁月能有几何?好比是清晨的露水日出就千,可悲可叹失去的日月已经很多。
慷慨激昂地唱着歌,内心忧虑却不能遗忘,用什么来消除忧愁?只有那美酒杜康。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寄托着我悠长思慕之心。就是因为渴慕贤才,焦虑吟沉直到如今。
鹿儿嗷嗷鸣叫呼唤朋友,共享原野上找到的艾蒿。我有了尊贵的贵宾,更会设宴鼓乐盛情款待。
清明如约的博学贤才,什么时候被我招来?我的忧虑发自内心,日日夜夜都不会断绝。
有劳您走过阡陌小路远道跋涉,枉驾而来致意问候。久别重逢欢宴畅谈,感念您还结记着旧日的恩情。
月儿明亮的夜晚星辰稀疏,乌鹊寻找依托向南而飞。绕着大树飞翔三圈,不知可以依些在那根树枝?
大山永远不会嫌高,大海也永远不会嫌深。像周公那样虚心对待贤才,一定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戴。
其二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两分。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受冤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利。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
百姓深受恩惠,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全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佯称周王巡狩,招其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赏析:《短歌行》(“对酒当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短歌行》(“周西伯昌”)主要是曹操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
创作背景:第一首诗的写作时期有两种说法: 一是赤壁之战前。《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二是赤壁之战后。
第二首诗作于建安十七年(212年)至二十二年(217年)之间。建安二十二(217年)夏四月,献帝命魏王曹操“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冬十月,天子命王(曹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本,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时东吴孙权遣使上书称臣,称说天命。但曹操警觉到这是孙权的阴谋,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曹操深知功高震主之危,故赋此诗表明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