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study |
of school |
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1912年改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定名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1950年,毛主席亲笔题写校名。1952年,与辅仁大学合并,中国大学理学院、燕京大学教育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室和教育专修班等先后并入。
1953年,北太平庄校址奠基,1954年起主校区由和平门外新华街旧址陆续迁入新校址。2017年8月,广东省政府、珠海市政府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设3个学部、23个学院、2个系,60个本科专业。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地理学。有13个学科领域物理学、化学、数学、工程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 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植物学与动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进入ESI世界前1%。心理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全国第一名,学科精度高。
王牌专业:心理学。
现有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5人。
知名校友:莫言,刘允,袁贵仁,启功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网址:https://www.bnu.edu.cn/
招生电话:010-58807962
乘车路线:北京站乘地铁2号线,经8站到积水潭站。德胜门西站 ,乘345路1站,到北京师范大学。
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校训为著名史学家启功所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修养的标准和精神追求,又是启功70多年从教生涯中的一个感悟。 启功阐释它最基本的含义就是"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学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学问、知识和技能,学为人师,就是要使"学"能成为后学的师表。行是指每位师生应具有的品行,行为世范,就是要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都光明正大,能够成为社会中的模范。他指出,校训没有任何人执行考试、考察、判分、评选,实践校训关键在于师生的自觉性。所学能否真正成为师表,并不是"职称"、"级别"所能衡量或代表;所行能否真正成为模范,也不待旁人选举出来,而是要随时扪心自问,有没有可惭愧的思想行动。
校徽:校徽标志物为一木铎,"铎"出现于夏商,是一种以金属为框的响器,古代用以木为舌的木铎宣布政令,后来木铎就成了教师的指谓。《论语》记载:"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后人将此说法扩展,称老师为执掌木铎的人,"木铎"是以一直作为北师大的校徽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