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study |
of school |
历史的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渗透进每一道历史题,了解核心内容是解题关键。
1.基础知识是根本。对历史知识熟悉,在初中对历史进行大量的记忆,从小就对历史故事颇感兴趣,主动接触了一些史料与观点。
2.对于历史史实的掌握程度保证着你历史成绩的下限。
3.不赞同苦苦地背诵所有历史知识点,耗时长、效率低,且会打击信心,很难坚持下去。
4.历史知识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理顺其中的逻辑关系,就可以更轻松地记住这些琐碎复杂的往事。第一,弄清楚常见的基本概念。第二,从两个维度串联知识点。一个是同一时空下发生的事件(类似大事年表),另一个是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的事件(比如近代中国政、经、思分别沿着一条什么样的线去发展的,或古代中国地方行政机构名称的演变)。第三,做题以练代背、有一定基础后刷题查缺补漏。第四,要知道记忆的重点在哪。细枝末节的知识不需要拼命去记。
5.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延伸十分重要,因为绝大部分的知识点是不需要一字不差的写出来的(熟悉即可),而且知识点都互有联系。每涉及到一个知识点,建议从原因、内容、影响、政治、经济、思想6个角度延伸一下。基础知识不能死板的记住,灵活运用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发自己对历史的兴趣、适量地进行课外补充对历史理解大有裨益。历史学著作和科普视频的内容,无不展现着知识渊博的作者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要注意去学习这些思考方式。
平时的学习:
1、背+读。有时间就背背,没时间就多读。用碎片时间抽查自己想到某个历史事件然后去延伸。
2、练选择,每日一题。选择保下限!选择题要勤练!学新课、复习课完成随堂练习,真题做多少遍都不嫌多,模拟题尽量做本省或相同考区的题。把记错的再巩固,把不理解的弄懂。不要一次做太多套,此时是以同一种思维去做,与做一套区别不大。
3、大题限时。新高考历史的大题信息繁多,常出现写小论文的作答。题量大的情况下,很容易作答时间不够。平时练大题要限时完成。选择题15道,15分钟,去掉涂卡时间,每道大题平均17分钟。
4、多跟历史老师交流。他是离你最近的有较高历史水准的人了。请多和历史老师交流题目,给你一些指导,特别是大题的语言组织。
5、如果不是6科中历史薄弱,不建议用多的时间学历史,但日积月累的功夫需要做足。
6、心态放平。历史是典型的文科,成绩波动正常。不因为偶尔的失败灰心,不被模考成绩影响。认可自己的付出,信任自己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