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qq123s.com
student study
of school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

  行动目标:2023年启动,至2027年,形成常态长效实施工作机制,培育典型区域和学校;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重点任务:(一)课程方案转化落地规划行动。“一地一计”、“一校一策”。
  制订课程实施的区域规划。注重赋予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自主权。
  制订课程实施的学校规划。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注重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统筹实施;普通高中保证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注重适应学生特长优势和发展需要。
  健全课程实施监测体系。开展国家、省两级课程实施监测,重点监测课程实施状况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

  (二)教学方式变革行动。全面推进教学方式变革,实验区实验校试点先行,通过精品课遴选、教学成果推广带动各地各校参与。
  实施教学改革重难点攻坚。教育部遴选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一批实验区、实验校。
  扩大精品课遴选规模。教师变革教与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设计和方法,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
  实施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实施中西部教学支持计划,遴选适用于中西部地区的教学改革成果。

  (三)科学素养提升行动。深化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科学素养。
  加强科学类学科教学。补充配齐科学课教师,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操作纳入中考。
  持续深入开展科普教育。建设优质线上科普教育资源,中小学定期开展科技节,高校实验室、科技馆等向中小学开放。
  加强教学装备配备和使用。地方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建设综合实验教学环境,选一批科学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中小学基地。

  (四)教学评价牵引行动。注重核心素养立意的教学评价。
  提升教师教学评价能力。健全听课评课制度。鼓励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改进和完善学生评价。引导广大教师注重过程性、实践性、发展性评价。

  (五)专业支撑与数字赋能行动
  开展教师需求导向的课程实施能力培训。开展教师评价能力、数字化素养、科学教育等方面专项培训。
  强化教研专业引领。完善教研员遴选配备办法和退出机制,建立正高级教师到教研机构轮换交流任职机制。
  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升。构建数字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推出数字化应用典型案例。教学中常态化应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来源:网络整理 仅供参考 )
青青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9 青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19008172号-1  辽公网安备:210702020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