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study |
of school |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新的方案和标准将在2022年秋季开始执行。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是2001年、2011年制订颁布的。
此前,组织了浙江、河南、甘肃等15个省近6万名学生进行课程标准测试。
2021年4月至12月,国家教材委及其专家委员会审议审核通过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
修订的主要思路:一是坚持目标导向。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课程思想性。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系统性;细化学科目标。
三是坚持创新导向。增强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引导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课程方案的修订变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
1.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
2.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
3.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4.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三是细化实施要求。明确省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
课程标准修订的变化有几个方面:
一是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了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基于核心素养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技能,精选、设计课程内容,优化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此外,加强了学段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