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study |
of school |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的迥异 | B.政治立场的不同 | C.学术观点的分歧 | D.生活态度的差异 |
2.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表1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
汉景帝时期: 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 :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
3.图1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4.明中叶以后,添加插画的书籍大量刊行,出现了众多以绘画为主体的画本,甚至一些知名画家也受雇于坊刻。这说明当时
A.画本成为知识传播主要载体 | B.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 | C.社会审美旨趣出现阶层分化 | D.书籍出版商业化程度加深 |
5.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 | B.民族危机的加深 |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D.思想解放的推动 |
6.近代外国人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挑剔不出什么毛病。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
7.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8.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
A.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 B.经济建设要坚持自力更生C.应逐步放弃"一边倒"政策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9.《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A.中国人民 侵略 中国 美帝国主义 B.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先进C.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D.开放 稳定 企业 改革
10.公元前450至前445年间记载雅典公民大会选拔女祭司情况:[……]阿科斯提案:胜利女神雅典娜的女祭司[……]从所有雅典妇女中[任命],……女祭司的薪资为50德拉克玛及公共祭祀的腿和皮。"多年后,公民大会规定每年向女祭司支付50德拉克玛。可见在雅典城邦
A.公民大会负责处理城邦重要事务 | B.祭司是享有特权的公民群体 | C.妇女在特定领域拥有政治权利 | D.津贴制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
1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A.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束缚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政治地位C.反对神学,重构人与神的关系D.沉重打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
12.巴黎公社革命后,欧洲各国政府"感到有必要采取行动来对付危及秩序和文明的国际威胁。于是,警察进行国际性合作,剥夺逃亡的公社社员作为政治难民所应接受的保护地位"。这是因为
A.各国害怕与法国政府交恶 | B.各国工人同情和支持巴黎公社 | 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 | D.巴黎公社倡导世界无产者的联合 |
13.表2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
1928年: 拖拉机2.7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1.7%。1932年: 拖拉机14.8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61.5%。1937年: 拖拉机56.1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93.0%。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 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 | 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 | 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 |
14.1952 年,美国有1500 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 世纪80 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 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 年的4.58 小时升至1981 年的6.73 小时。这反映出
A.电视满足人们多元化精神需求 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重要纽带C.战争影响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D.科技发展对生活影响有双重性
15.图2是20世纪70年代历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发表的主要文件。它们反映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目标是
1970年: 《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宣言》《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
1973年: 《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关于民族解放斗争宣言》《关于海洋法宣言》
1976年: 《政治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 1979年: 《政治宣言》《经济宣言》
A.实现第三世界的经济合作 |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C.维护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 | D.构建政治经济体化组织 |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
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或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材料二 图3 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
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
17.(1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5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
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图6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足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9.(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衰退,英国真的在衰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
材料一 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 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乙:1913年英、美、德电器产品占世界总额的比例,丙:1870—1913 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
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873年40,1873年40,1893年41,1903年43,1913年-。生铁产量(千吨):1873年6671,1873年8666,1893年7089,1903年9078,1913年10425。粗钢产量(千吨):1873年582,1873年2040,1893年2997,1903年5115,1913年7787。煤炭产量(百万吨):1873年130,1873年166,1893年167,1903年234,1913年292。
材料二 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 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来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坊织业逐渐走向衰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
材料三
(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必需的吗?说明你的理由。(3分)
(2)材料一中的三则史料对英国经济状况的反映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5分)
(3)把材料二作为研究问题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什么?(3分) (4)材料三可以从怎样的视角拓展我们对问题的认识。(3分) (5)考量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兴衰, 应坚持什么原则?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