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study |
of school |
1. D | 2. B | 3. D | 4. B | 5. A | 6. C | 7. D | 8. A | 9. C | 10. A | 11. C | 12. B | 13. C | 14. B | 15. A | 16. D |
17.(1)背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国家统一强盛;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重视思想文化。原因:河间献王保留下来的古文先秦旧书经过了考辩。 (2)原因:空洞虚无,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新内涵:善于怀疑、探索;不因循古人之成说,不妄加臆断;实事求是。 18.(1)局限:观点一放大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忽视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观点二忽视了工业革命的局限性,放大了工业革命的进步性。 看法: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促进城市化,提高民众的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推动了政治民主化,其主要的局限性体现在加剧了贫富分化. (2)历史意义: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破坏了生态环境。
19.(1)论点:1932年的历史课程的目标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促进中国的抗日斗争。
认识:适应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
(2)论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2年东北三省沦陷,中国民族矛盾空前严重;1932年历史课程的目标注重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和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意识;历史课程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以唤醒学生在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总之,1932年的历史课程的目标适应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有利于中国抗日斗争的发展。
20.(1)原因: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的弊端;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改革开放的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农业的丰产;内容: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相结合;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开展多渠道经营;家产品实行合同定购。 (2)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适应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21.(1)诉求:主张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更加独立;改组北约,强化西欧对于北约的影响力;发展独立的核力量,摆脱美国的控制。原因:美苏两国的军备竞赛影响欧洲安全;法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戴高乐的治国理念。
(2)影响:加强了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欧洲走向联合,提升了欧洲地区的国际地位;有助于缓和欧洲的局势。
22.(1)明代社会稳定,商品经济的发展;理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绘画技术的发展;古代戏曲的发展与成熟;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
(2)开创了新的写意绘画技法;推动古代戏曲的发展;推动明代市民文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