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study |
of school |
1. A | 2. C | 3. D | 4. D | 5. B | 6. D | 7. C | 8. C | 9. B | 10. D | 11. D | 12. B | 13. C | 14. B | 15. B | 16. A | 17. A | 18. C | 19. B | 20. A |
21.(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 (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 (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 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2.(1)意趣:关注世界地理;了解世界,获取新知。 影响:推动思想解放;促使人们不断探寻强国之路。
23.(1)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
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特点: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3)积极影响: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24.A.(1)态度:梁启超褒;前人贬。 原因:梁启超强调王安石变法的善良本意(谋求国利民福);前人意气用事,认识偏激。
(2)政策设计:政府收取免役钱;募人充役。 积极效果: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发展生产。
(3)原因:主观: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变革依据。客观: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B. (1)思想:印度不能以西方工业文明为发展模式;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重建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原因:社会背景: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农村经济衰败。 个人经历:接受印度传统教育;目睹西方工业文明现状。
(2)启示:在经济发展中注重道德建设;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
C.(1)原因:该书侧重的项目需要确考的文字记录;夏朝历史缺乏当时的文字记录。 史料:传说;追记。
(2)主持人:徐旭生。 考古活动:夏墟调查。 遗址:大型宫殿遗址;铸铜、烧陶、制骨等手工作坊遗址。
(3)路径:考古发掘。 原因:神话传说、文字记载无法定论。
D. (1)①上层社会(士大夫阶级);②普通大众;③专制迷信思想;④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⑤深奥;⑥通俗。
(2)起讫:从明万历至清乾隆末年(从明万历至清嘉庆初年)。 (3)原因:适应大众需求;顺应时代,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