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qq123s.com
student study
of school

首页>高考试卷>正文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2.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A.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B.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
   C.在0~25℃ 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D.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50℃

3.酸雨指 pH 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A. 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 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 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 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4.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 B 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右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 ATP 中    B.Ca2+ 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5.增加菊花花色类型,从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1),与质粒(图2)重组,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EcoRI 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 C 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 C 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D.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 C 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

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7.2016年 IUPAC 命名117号元素为 Ts,Ts 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s 第七周期第 ⅦA 族元素B.Ts同位素原子有相同电子数C.Ts 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D.中子数为176的 Ts 核素符号176117Ts

8.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A.二氧化碳使 Na2O2 固体变白 B.氯气使 KBr 溶液变黄 C.乙烯使 Br2 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氨气使 AlCl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9.我国在 CO2 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 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成
  C.汽油主要是 C5~C11 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 a 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10.根据 SO2 通入不同溶液中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含 HCl、BaCl2 的 FeCl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SO2 有还原性。B. H2S 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SO2 有氧化性。
C.  酸性 KMnO4 溶液;紫色溶液褪色; SO2 有漂白性。D. Na2SiO3 溶液;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H2SO3 > H2SiO3

11.聚维酮碘的水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碘伏类缓释消毒剂,聚维酮通过氢键与 HI3 形成聚维酮碘,其结构表示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聚维酮的单体是  B.聚维酮分子由(m + n)个单体聚合而成  C.聚维酮碘是水溶性物质  D.聚维酮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

12.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CO2 ,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13.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B. 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 C. 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D. 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

14.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穿过平行玻璃砖后,变为 a、b 两束单色光。如果光束 b 是蓝光,则光束 a 可能是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15.某弹簧振子沿 x 轴的简谐运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t=1 s时,振子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B.t=2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加速度为正的最大值
   C.t=3 s时,振子的速度为负的最大值,加速度为零  D.t=4 s时,振子的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最大值

16.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在 u = 220 sin100πt(V) 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接有 R = 55Ω 的负载电阻,原、副线圈匝数  之比为2:1,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线圈的输入功率220W  B.电流表的读数为1 A  C.电压表读数110V   D.副线圈输出交流电周期50 s

17.利用引力常量 G 和下列某一组数据,不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A. 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不考虑地球自转) B. 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及周期
  C. 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D. 地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及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

18.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波长在100 nm(1 nm = 10−9 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最强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具有的能量可电离一个分子,又不会把分子打碎。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为(普朗克常量 h = 6.6×10−34 J·s,真空光速 c = 3×108 m/s)

  A.10−21 J B.10−18 J C.10−15 J D.10−12 J

19.图1和图2是教材中演示自感现象的两个电路图,L1 和 L2 为电感线圈。实验时,断开开关 S1 瞬间,灯 A1 突然闪亮,随后逐渐变暗;  闭合开关 S2 ,灯 A2 逐渐变亮,而另一个相同的灯 A3 立即变亮,最终 A2与 A3 的亮度相同。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A1 与 L1 的电阻值相同   B.图1中,闭合 S1 ,电路稳定后,A1 中电流大于 L1 中电流
  C.图2中,变阻器 R 与 L2 的电阻值相同   D.图2中,闭合 S2 瞬间,L2 中电流与变阻器 R 中电流相等

20.物理学原理在现代科技中有许多重要应用。例如,利用波的干涉,可将无线电波的干涉信号用于飞机降落的导航。如图所示,两个可发射无线电波的天线对称地固定于飞机跑道两侧,它们类似于杨氏干涉实验中的双缝。两天线同时都发出波长为λ1 和 λ2 的无线电波。飞机降落过程中,当接收到 λ1 和 λ2 的信号都保持最强时,表明飞机已对准跑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线发出的两种无线电波必须一样强
  B.导航利用λ1 与 λ2 两种无线电波间的干涉   C.两种无线电波在空间强弱分布稳定   D.两种无线电波各自在空间强弱分布重合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80分)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图1所示,用质量为 m 的重物通过滑轮牵引小车,使它在长木板上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利用该装置可以完成"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直流电源B.交流电源
   (2)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它阻力。正确操作方法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把长木板右端垫高B.改变小车的质量
 在不挂重物且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若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表明已经消除了摩擦力和其它阻力的影响。A.计时器不打点B.计时器打点
   (3)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打第一个点标为 O 。纸带上依次取 A、B、C…… 若干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T 。测得 A、B、C…… 各点到 O 点距离为 x1、x2、x3……,如图2示。
  实验中,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 mg 。从打 O 点到打 B 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______,打 B 点时小车的速度 v =______。
   (4)以v2 为纵坐标,W 为横坐标,做出如图3示的 v2 –W 图像。由图像得v2 随W 变化的表达式为_____。根据功与能的关系,动能的表达式中包含v2 因子;分析实验结果的单位关系,与图线斜率有关的物理量是___。
  (5)假设已经完全消除了摩擦力和其它阻力的影响,若重物质量不满足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则从理论上分析,图4中正确反映 v2 –W 关系的是_____。

22.(16分)如图,长l = 1 m 的轻质细绳上端固定,下端连接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带电小球,小球静止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θ = 37°。已知小球带电荷量 q = 1.0×10–6 C ,匀强电场场强 E = 3.0×103 N/C ,重力加速度 g = 10 m/s2,sin 37° = 0.6,cos 37° = 0.8。求:(1)小球所受电场力 F 的大小。   (2)小球的质量 m 。    (3)将电场撤去,小球回到最低点时速度 v 的大小。

23.(18分)在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了一次 α 衰变。放射出的 α 粒子(He)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 R 。以 m、q 分别表示 α 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
   (1)放射性原子核用 AZX 表示,新核的元素符号用 Y 表示,写出该 α 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2)α 粒子的圆周运动可以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求圆周运动的周期和环形电流大小。
   (3)设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都转为为 α 粒子和新核的动能,新核的质量为 M ,求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 Δm 。

24.(20分)发电机和电动机有装置上的类似性,源于机理上的类似性。直流发电机和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简化为图1、2所示。
  在竖直向下的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中,两根光滑平行金属轨道 MN、PQ 固定在水平面内,相距为 L,电阻不计。电阻为 R 的金属导体棒 ab 垂直于 MN、PQ 放在轨道上,与轨道接触良好,以速度 v(v 平行于 MN)向右做匀速运动。图1轨道端点 MP 间接有阻值为 r 的电阻,导体棒 ab 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作用。图2轨道端点 MP 间接有直流电源,导体棒 ab 通过滑轮匀速提升重物,电路中的电流为 I 。
   (1)求在Δt 时间内,图1"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和图2"电动机"输出的机械能。
   (2)导体棒ab中的自由电荷所受洛伦兹力在上述能量转化中起重要作用。认为导体棒中的自由电荷为正电荷。
    a. 请在图3(图1的导体棒 ab)、图4(图2的导体棒 ab)中,分别画出自由电荷所受洛伦兹力的示意图。
    b. 我们知道,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那么,导体棒ab中的自由电荷所受洛伦兹力是如何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起到作用的呢?  请以图2"电动机"为例,通过计算分析说明。

25.(17分)羟甲香豆素是治疗胆结石药物,合成路线如下图:
    已知:(R、R´、R´´代表烃基)
   (1)A 属于芳香烃,其结构简式是______。B 中所含的官能团是_____。
   (2)C→D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3)E属于脂类。仅以乙醇为有机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
   (4)已知:2E →F + C2H5OH 。F 所含官能团有和_______。
   (5)以 D 和 F 为原料合成羟甲香豆素分为三步反应,写出有关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26.(13分)TiCl4 由钛精矿(主要成分为TiO2)制备钛(Ti)的重要中间产物,制备纯 TiCl4 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沸点℃: SiCl458, TiCl4136, AlCl3181(升华), FeCl3316, MgCl21412。
 熔点℃: SiCl4-69, TiCl4-25, AlCl3193, FeCl3304, MgCl2714。
 在 TiCl4 中溶解性: SiCl4互溶, TiCl4—, AlCl3微溶, FeCl3微溶, MgCl2难溶。
   (1)氯化过程:TiO2 与 Cl2 难以直接反应,加碳生成 CO 和 CO2 可使反应得以进行。
    已知:TiO2(s) + 2Cl2(g) = TiCl4(g) + O2(g)    ΔH1 = +175.4 kJ·mol−1,    2C(s) + O2(g) = 2CO(g)    ΔH2 = -220.9 kJ·mol−1
    ①沸腾炉中加碳氯化生成 TiCl4(g) 和 CO(g)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氯化过程中 CO 和 CO2可以相互转化,根据如图判断:CO2 生成 CO 反应的ΔH___0(填">""<"或"="),判断依据:______。
    ③ 氯化反应的尾气须处理后排放,尾气中的 HCl 和 Cl2 经吸收可得粗盐酸、FeCl3 溶液,则尾气的吸收液依次是 _____。
    ④氯化产物冷却至室温,经过滤得到粗 TiCl4 混合液,则滤渣中含有_______。
   (2)精制过程:粗 TiCl4 经两步蒸馏得纯 TiCl4 。示意图如下,   物质 a 是:_____,T2 应控制在______。

27.(12分)SCR 和 NSR 技术可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 NOx 排放。
    (1)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工作原理:
   ①尿素[CO(NH2)2]水溶液热分解为 NH3和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反应器中 NH3 还原CO2 化学方程式:_____。
   ③当燃油中含硫量较高时,尾气中SO2在O2作用下会形成 (NH4)2SO4 ,使催化剂中毒。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NH4)2SO4的形成:___。
   ④尿素溶液浓度影响 NO2 的转化,测定溶液中尿素(M = 60 g·mol −1 )含量的方法如下:取 a g 尿素溶液,将所含氮完全转化为 NH3 ,所得 NH3 用过量的 v1 mL c1 mol·L−1 H2SO4 溶液吸收完全,剩余 H2SO4 用 v2 mL c2 mol·L−1 NaOH 溶液恰好中和,则尿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2)NSR(NOx 储存还原)工作原理:NOx的储存和还原在不同时段交替进行,如图a示。
    ①通过 BaO和 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 NOx的储存和还原。储存 NOx的物质是___。
    ②用 H2 模拟尾气中还原性气体研究 Ba(NO3)2 的催化还原过程分两步进行,图 b 表示该过程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第一步反应消耗H2 与 Ba(NO3)2 的物质的量比是_____。
    ③还原过程中,有时会产生笑气(N2O)。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发现笑气的产生与 NO 有关。在有氧条件下, 15NNO 与 NH3 以一定比例反应时,得到的笑气几乎都是 15NNO 。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______= □15NNO + □H2O 。

28.(16分)某小组在验证反应"Fe + 2Ag+ = Fe2+ + 2Ag"的实验中检测到 Fe3+ ,发现和探究过程如下。
 向硝酸酸化的0.05 mol·L−1 硝酸银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溶液呈黄色。
   (1)检验产物。 ①取出少量黑色固体,洗涤后,______(填操作和现象),证明黑色固体中含有Ag。
    ②取上层清液,滴加 K3[Fe(CN)6] 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
   (2)针对"溶液呈黄色",甲认为溶液中有 Fe3+ ,乙认为铁粉过量时不可能有 Fe3+ ,乙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针对两种观点继续实验:
    ①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证实了甲的猜测。同时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溶液颜色深浅、沉淀量多少与取样时间有关,对比实验记录如下, (资料:Ag+ 与 SCN- 生成白色沉淀 AgSCN)
 ⅰ: 3min。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ⅱ:30min。 产生白色沉淀,较3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 min时加深。
 ⅲ: 120min。 产生白色沉淀,较30 min时量少;溶液红色较30 min时变浅。
   ②对 Fe3+ 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假设 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层,能产生 Fe3+
   假设 b:空气中存在 O2,由于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可产生 Fe3+
   假设 c:酸性溶液中 NO 具有氧化性,可产生 Fe3+ ;   假设 d:根据______现象,判断溶液中存在 Ag+ ,可产生 Fe3+
    ③下列实验Ⅰ可证实假设 a、b、c 不是产生 Fe3+ 的主要原因。实验Ⅱ可证实假设 d 成立。
   实验Ⅰ:向硝酸酸化的溶液(pH≈2)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后静置,不同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 KSCN 溶液。3 min 时溶液呈浅红色,30 min后溶液几乎无色。  实验Ⅱ:装置如右图。其中甲溶液是_________,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方程式推测实验ⅰ~ⅲ中 Fe3+浓度变化的原因:________。

29.(16分)学习、记忆是适应环境、个体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相关。
   (1)在小鼠 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 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 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 HFS 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 HFS 使 H 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 N 受体被激活后,Ca2+ 会以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 与____共同作用,使 C 酶的____发生改变,C 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 H 区传入纤维施以 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 H 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 A 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 T 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 H 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 C 酶对 T 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 T 的氨基酸_________。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为验证 T 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 T 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 HFS 处理 H 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 A 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________。
    (4)图中内容从_________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30.(18分)玉米(2n = 20)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近年来常用的一种单倍体育种技术使玉米新品种选育更加高效。
    (1)单倍体玉米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因此在________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________。
    (2)研究者发现一种玉米突变体(S),用 S 的花粉给普通玉米授粉,会结出一定比例的单倍体籽粒(胚是单倍体;胚乳与二倍体
籽粒胚乳相同,是含有一整套精子染色体的三倍体。见图1)。
 ①根据亲本中某基因的差异,通过 PCR 扩增以确定单倍体胚的来源,结果见图2。
   从图2结果可以推测单倍体的胚是由______发育而来。
  ②玉米籽粒颜色由A、a与R、r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A、R同时存在时籽粒为紫色,缺少A或R时籽粒为白色。紫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结出的籽粒中紫:白=3:5,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______,推测白粒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
 ③将玉米籽粒颜色作为标记性状,用于筛选 S 与普通玉米杂交后代中的单倍体,过程如下:
   请根据 F1 籽粒颜色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籽粒并写出与表型相应的基因型____。
    (3)现有高产抗病白粒玉米纯合子(G)、抗旱抗倒伏白粒玉米纯合子(H),欲培育出高产抗病抗旱抗倒伏的品种。结合(2)③中的育种材料与方法,育种流程应为:_____;将得到的单倍体进行染色体加倍以获得纯合子;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31.(16分)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________(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物质与疟原虫代谢产物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___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_______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_______。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1 组:疟原虫的粒体。不加青蒿素。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100。2 组:疟原虫的粒体。加青蒿素。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60。
3 组:仓鼠细胞的线粒体。不加青蒿素。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100。1 组:仓鼠细胞的线粒体。加青蒿素。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97。
  ①1、2组结果表明_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 _______,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来源:网络整理 仅供参考)
青青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 2019 青青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辽ICP备19008172号-1  辽公网安备:210702020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