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 study |
of school |
1.(1)贤者能勿丧耳 (2)楚天千里清秋 (3)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2. BA 3.在与他人互动中仅获益而不付出成本
4. B 5. C 6.根据亲缘选择理论所要满足的假定,人类祖先的合作主要在亲人之间进行。由于哈扎人的生活方式与人类祖先接近,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家庭外部的合作行为远多于家庭内部的,由他们的合作情况可以推断出人类祖先的合作行为主要不是在亲人之间进行的,这与前述假定矛盾。故亲缘选择理论有缺陷。 7.原因:亲缘选择理论有较大局限,而两种互惠理论解释力更强,因此先写亲缘选择理论;从理论间的关系看,两种互惠理论内容上相关性强,内部关系更为紧密,应当连续阐述;在两种互惠理论中,间接互惠理论是作为直接互惠理论的补充而被提出的,从理论发展的时间顺序和事理顺序看,直接互惠理论都要放在间接互惠理论之前。
8.本段环境描写运用动态的视角持续推进画面,从大到小,从面到点,从阔大的环境逐步聚焦到小说主人公的活动场所,带着读者进入小说场景,沉浸其中。 9.本段描写了冯英让菜的场景,面对黑壮汉蛮横无礼的言行,冯英的反应即两次言语以及"笑着说"的情态,刻画出冯英的宽厚豁达和待人处事的圆融练达。 10.结尾处冯英说他早知瓷器是赝品,岀人意料。第⑥段"仔细地看了又看"隐含了冯英发现瓷器是赝品后的复杂心理:考虑到马戎告借无门、救子心切的境况以及他与自己的交情, 思考如何在帮助他的同时顾全他的颜面,决定不予揭穿,然后还编造瓷器的年份加以掩饰。这一细节与冯英体贴周全、练达圆融的个性一致,写得自然巧妙,不露痕迹,使小说更具可读性。
11.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别离死生,乃见交情。无奈相欺数十年后仍加挽回的守信,明知有伪不加揭穿仍施以援手的温暧。一诺不移、重情重义的情节和美德深深感动着我们,现将该小说推荐给大家,希望也能感动大家。 12. C 13. B
14."一般"句写临别寄语,然后由实入虚,想象将来在自家的小园林再次相逢,借此慰藉心灵,冲淡离别的感伤。"话如今"是说此次的聚散会成为日后重逢时回忆的话题,是对所想象的虚境细化深入,突出对此次相聚的珍惜以及离别的难舍。虚实相生的写法拓宽了词境,将喜忧交织表现得细腻宛转,真切感人。 15.(1)揭露 (2)搁置,放下 16.(1)D (2)C
17.蜀地之人申诉,虽然盐井泉水干涸,官府仍拘捕关押盐民征收盐税,以至于盐民毀败家产或者在狱中被捶打至死,也不能免除赋税。
18.群司安于废堕/上下盖覆/一切阔略不问/以为大体。
19.第一次应答,吴仅在承认中贵人身份贵重后,用"然"字转折语气,又以反问指出私事不应用公文传达,用义正辞严的方式断然拒绝,有威慑力。第二次应答,吴仅以牛远在家乡为托词,又以"奈何"缓和语气,以调侃、幽默的方式委婉拒绝,表面无奈,暗含锋芒。
20.吴仅在彰明县时,因为方正严厉,得到韩丞相赏识而被委以重任;他请求更改不合理的盐法,使蜀地盐民获益,受到褒奖。他在楚州时,也因为方正严厉,不攀附迎合,从而遭到诋毁;又与人争论是非,得罪同僚,导致仕途受挫。 21. A 22. D
23. 第③段结尾处针对文章开头所说的虔州不如吉州重风化、多君子、出重臣,指出书楼的建成将改变这一状况,虔州士人的德业将不逊于吉州,再次作比较,强调了书楼在教育风化上的作用,隐含着对温氏的赞扬。
24. 从句式的骈散角度看,相对于文章其他部分用散句交代温氏书楼的建造、价值等,第④段画线部分用骈句写就,驰骋想象,目接胜景,抒发沾溉典籍、交接古人的读书之乐。骈散句式的使用与其内容、表达方式、情感相匹配。画线部分语言整饬有节奏感,具音韵之美,与文章其他部分形成错落,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25. 时间沉淀下事物的价值